当前位置:首页 > 航天故事 > 正文

在月面探险_航天故事

2019-11-22 航天故事

在月面探险_航天故事
 
休斯敦宇航中心向全世界公布:“阿波罗 11 号”宇宙飞船上的登月舱在月面登陆成功,着陆点在离预定区域的中心偏西南 9.5 公里的地方。登月舱中的两位宇航员健康状况良好。
 
对于这两位已在月球着陆的宇航员来说,紧张的心情刚刚平息,也许根本来不及思考他们登陆成功的巨大意义,马上就投入到紧张的月面探险的准备工作中去了。这些工作包括检查登月舱着地的倾斜度,和舱内仪表,燃料装置,压力和氧气供应情况,以及离开月球前火箭发射的时间计算及全部模拟过程。与此同时,休斯敦宇航中心也在检测和分析“鹰”的具体降落位置、安全状况、宇航员的身体情况以及即将开始的月面探险具体项目。
 
按预定飞行计划,“鹰”在月面停留 22 小时。
 
经过两个小时的登陆准备,在确信通讯、输氧、冷却装置和宇宙服等一切正常的情况下,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背上了冷却和供氧呼吸背包,接通吹风机,启动了水泵,准备打开登月舱门,踏上月面。
 
登月舱门是向里开的,舱内有气压,舱外几乎是真空,由于这股自里向外的压力作用,舱门很难打开。直到 22 点 39 分,登月舱的舱门才被打开。奥尔德林手持电视摄像机,将镜头对准站在舷梯最上端小平台上的阿姆斯特朗,准备将这些珍贵的镜头全部拍摄下来,传回地球。此时是 22 点 51 分。
 
按照宇航医生的指示,阿姆斯特朗慢吞吞地走下舷梯,似乎在每一级舷梯档板上都要稍微停一下。这为的是让身体能适应月球环境,好开展探险工作。
 
此时,地球上亿万人的目光通过电视荧光屏紧紧地盯着他。在登月舱的黑影旁,穿白色宇宙服的阿姆斯特朗正一级一级往下走。由舱口通到月面的舷梯一共只有 9 级横档板,可他走完这 9 级大约花了 3 分钟。当他双手扶着舷梯栏杆,用左脚使劲踩到月面时,发现它既不滑也不下陷,于是右脚跟着  
踏上了月面,并向全世界宣布:“对一个人来说,我只不过迈出一小步;可对人类来说,这却是一个飞跃。”这一小步,的确是人类探索宇宙进程中的一个新起点。
 
美国东部地区夏季时间 1969 年 7 月 20 日晚上 22 点 56 分 20 秒,月面上第一次留下了人的脚印——一个 15 厘米宽、32.5 厘米长的登月靴印。
 
月面象撒了一层细小的尘埃颗粒,阿姆斯特朗用靴尖一蹴就松,靴面上马上沾上一层薄薄的粉末,靴子留下了清晰的脚印。阿姆斯特朗的宇宙服、冷却和氧气呼吸装置、再加上自身的体重足有 230 公斤,如在地球上简直难以起步。可是在月球上这些重量不过 38 公斤多点,虽然一开始走路有点笨手笨脚,但很快他就适应,并且觉得“毫不费劲”了。
 
阿姆斯特朗先查看登月舱,发现它降落在原定的一号登月点西边 7 公里处。“鹰”的着陆支架顶端的托盘已陷入尘埃层 3 至 4 厘米,其他一切正常。月球表面的景致单调极了,火山、岩石块、粗粒砂  既没有空气,也没有生命,还缺水。四周万籁俱寂,而且静得有点可怕。在月面上放眼远望,人类居住的地球看得很清楚,其大小相当于在地球上见到的月亮。月球,人类为它创造了许多美丽的神话、赋予它很大希望的星体,竟是这么一副死气沉沉的模样,未免太令人失望了。
 
不过,科学实验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所以阿姆斯特朗丝毫不敢怠慢,立即着手工作。因为航空和航天局的专家们感兴趣的问题实在太多了。比如:月球内部是否和地球内部一样,有热腾腾的熔岩浆?月球岩石的成份如何?月面上一个个的巨坑是怎么形成的?是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保护,被陨石高速撞击千百万次造成的,还是因为火山爆发形成的?月球上倒底有没有生物?此外,月球是从哪里来的?它存在有多久了?  要回答这些问题,远不是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的探险能解决的,但他们仍然十分努力,抓紧时间工作。
 
阿姆斯特朗首先采集随手可得的岩石、碎沙、土壤标本,同时拍摄了一些照片。这样匆匆忙忙,为的是一旦有什么紧急情况,比如休斯敦突然通知他们,太阳将有爆发活动,或月球上会大量增加宇宙幅射,那么他可以立即返回登月舱,几分钟之内就可以点火发射。有了从月球收集的样品,他们也就算不虚此行了。
 
此时的奥尔德林,一直留在登月舱里,一面用摄像机跟踪阿姆斯特朗,一面随时准备驾“鹰”离开月球。在阿姆斯特朗登上月面约 15 分钟后,看来一切正常,奥尔德林才离开登月舱。当他由舷梯下到最后二三级时,居然得意地“扑通”一下跳到月面,此时是 23 点 14 分,月面上有了两位地球来客。
 
这两位宇航员一开始走得很拘谨,但后来竟然象贪玩的小孩那样跳跃式地行走起来。经过实验,他们发现用比较长的弹跳式步伐前进是个好方法。这种看来轻捷、自如、舒展的步伐,使电视屏幕前的专家们大吃一惊。因为以前他们总以为,人在月面上行走,一定如老态龙钟的年长者那样步履蹒跚,迟缓呆笨,想不到他们倒走得如此轻松。
 
在休斯敦宇航中心的控制室里,面对荧光屏大吃一惊的不止是宇航专家们,连医生也感到不可思议。自从两位宇航员登上月面后,他们一直在记录、观察月球上这两个人的心跳、呼吸、体温和宇宙服内的氧耗等情况。他们无法理解的是,这两位宇航员象羚羊般跳跃行走,而人体代谢活动的消耗却保  
持在最低限度。看来,人在地球以外的星体上完全可以生存,而且还能“行动自如”呢!
 
约在 23 点 23 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向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展示了一块安装在登月舱着陆支架旁的金属板。这是一块长 22.5 厘米、宽 19 厘米、厚 1.5 厘米的不锈钢板纪念牌。它表面镀铬,高度抛光,所以看上去晶莹光洁。上面用黑色合成树脂塑料压铸了地球东、西两半球的平面图,以及由这两位宇航员署名的一段文字:“1969 年 7 月,太阳系行星——地球上的人类,首次在月面留下足迹。我们谨代表全人类来此进行一次和平旅行”。
 
接着,他俩又取出一面 1.5 米长、零点九米宽的尼龙美国国旗,挂在长约 2.5 米的金属铝制可伸缩的旗杆上,然后插在离登月舱左面几米远的地方。由于月面上没有风,星条旗不能展开,所以这面旗子实际上是被挂在■形铝套管旗杆上的。
 
在 23 点 47 分,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白宫和月球上的两位宇航员通了话。他告诉两位到月球上作客的美国人:“今天,对每个美国人来说,是一生中最值得自豪的日子;对全世界的人类来说也是如此。由于你们的成功,宇宙已成为人类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的主要任务有两项:收集“月亮宝石” ——月面标本,放置实验仪器。尽管月面上的一切东西都是珍贵的,都值得带回地球去,但要在月面收集标本却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首先,他们穿着宇宙服,手脚不灵活不说,背着冷却和氧气呼吸装置背包,弯腰都不能。跪着或坐在地上又怕尖利的石块划破宇宙服,所以必须站着拾取地上的岩石标本。其次,为要保证在月球上采集的标本不受污染,他们必须一举手一投足都备加小心。否则千辛万苦从月球采回的标本不能为科学家提供正确的结果,岂不枉然。当然,采集的岩石标本一点不受污染是很难的,只是尽可能的多注意罢了。
 
早在登月前,科学家们就考虑了这些问题,所以为他们特制了一些工具,并规定了一些取样方法。
 
除了月面表层的标本外,两位宇航员还试着采集粉尘层下的岩石标本。可是下层的岩石非常坚硬,费了好大劲他们才打入 13 厘米米深,取到一些下层岩石标本。到 7 月 21 日 0 点 6 分,15 个装沙土岩石的聚乙烯塑料袋全部装满标本,运入登月舱。人类第一次得到了 20 公斤月球上的物质。
 
月球探险的另一项工作是安装实验仪器。地球上重 45 公斤的自动月震仪和 30 公斤的激光反射器,在月球上一个人就可轻轻地提着走。月震仪灵敏度极高,它由太阳能电池供应电源,将感应到的月球震动通过无线电波传发回地球。
 
激光反射器事实上是一个镶有 100 块三棱水晶的反射镜。它有一个手提包大,每行镶 10 块棱晶,一共 10 行。它能将来自几乎世界各地的激光脉冲反射回去,借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奥尔德林在零点 37 分安装完月震仪。阿姆斯特朗用了 4 分钟安装好激光反射器。这两个仪器互相间的距离是 3 米左右,它们与登月舱的距离是 25 米,为的是当宇航员驾“鹰”离开月球时,火箭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少损害仪器。此外,他们还在月面安装了太阳风测定装置等,它是捕捉从太阳放射出来的具有放射能微粒子的装置。  
预定的舱外工作时间到了,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下达了结束工作的命令。0 点 56 分,奥尔德林慢吞吞地返回登月舱,15 分钟以后,阿姆斯特朗也返回舱内。凌晨 1 点 10 分,登月舱口完全密闭。4 分钟后,舱内气压恢复正常。从登月舱盖开启到闭合,历时 2 小时 31 分钟,人类在月球表面的第一次探险宣告结束。
 
在登月舱内,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下了月面工作宇宙服,然后整理舱内的东西。登月舱和“阿波罗 11”飞船母舱的对接是有重量限制的,它能够携带的最大“行李”重量为 30 公斤。由于增加了月球标本,所以必须把返回地球时不需要的装备和东西清理出去,减少“鹰”的重量。这次他们清理出了价值 100 万美元以上的东西全部弃置在月球上。
 
此时,这两个宇航员已有 20 个小时没有休息了,于是休斯敦宇航中心命令他们打开自动报警装置后马上休息。当他们睡觉时,已是 3 点 57 分了。
 
然而事实上他俩根本没有睡好,一直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不知是由于心情激动,还是由于舱内温度太低,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