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航天故事 > 正文

加加林的感受_航天故事

2020-01-16 航天故事

加加林的感受_航天故事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载人宇宙飞行,是在 1961 年 4 月 12 日。这一天,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驾驶“东方号”宇宙飞船,用 108 分钟绕地球飞行一圈,然后安全返回地面。从此,开创了人类进入宇宙的新时期。
 
关于这次开天辟地的飞行的报道很多,但最有权威的,应该是宇航员加  
加林本人。1961 年 4 月 30 日至 6 月 18 日,他在苏联《真理报》上发表了连载文章《通向宇宙之路》,详细记载了这次历史性的飞行。
 
“起飞的日期日益临近,我们马上就要到拜科努尔飞船场去了。这几天的等待真让人着急,我还很少等得这么心焦呢。我已经知道,即将上天的飞船业已命名为‘东方号’。太阳从东方升起,白昼的光辉从东方赶走黑夜,这,也许就是飞船定名为‘东方号’的原因吧。”
 
“我们一共有好几个宇宙航行员同时前往宇宙飞船场,以防万一。因为,只要宇航员的第一候选人被一粒尘沙迷了眼睛,或是他的体温升高半度,或是他的脉搏多跳 5 下,那就要由另一个同样受过充分训练的人代替他。起飞一定要在规定的日期,规定的钟点,1 分钟也不能差”。
 
“时间加速了自己的步伐,航行的前一天来到了。这一天让我们完全休息,晚饭按照‘宇宙方式’进餐,用软筒把味美可口,营养丰富的食物挤到嘴里。我们这样做已经有好几天了。”
 
这天的白天,医生给宇航员检查了身体。晚上临睡前,叶甫根尼·阿那托列维奇医生又在二十一点五十分替加加林量了血压,115 和 75;体温 36.7 摄氏度,脉搏 64 次,一切正常。
 
4 月 12 日早晨 5 点 30 分,加加林被推醒了。他起床后做了例行的早操,然后洗漱。早饭依然是装在软筒里的宇航食品:肉泥、黑醋栗果酱、咖啡。对宇航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是很高的,航行前的医学检查又开始了。检验记录生理功能的各种仪器,都表明加加林一切合乎标准,医生写了证明书。他可以穿上宇宙服上天了。“我先穿上轻暖而柔软的天蓝色工作服。然后同志们给我套上桔红色的宇宙航行防护服,当飞船在卫星轨道上运行时,即使船舱失去密封,这套防护服也能够保证我不间断地工作。同时,我还检查了装在防护服上的全部仪器和设备。这件工作占了相当长的时间。然后,我把一个白色的带耳机的飞行帽套到头上,再戴上密封头盔,头盔上写着 cccp (注:俄文“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的缩写)四个雄劲的大字母。”
 
“装有特殊设备的大轿车开过来了。我坐到‘宇宙式’座椅上,这个座椅很象飞船座舱里的那个舒适方便的座椅。在宇宙服中有一个通风装置,电能和氧气向这个装置里输送。现在,通风装置接到汽车里的电源上。各种设备工作情况良好。”
 
“汽车在公路上疾驰。从老远就看见了指向天空的火箭的银色壳体。这支火箭装着 6 台发动机,总功率是 2000 万马力。我们的汽车越驶近发射场地,火箭就变得越大,仿佛在不断地长高。火箭很像一座巨大的灯塔,朝阳的第一线光辉在它的尖顶上闪耀着。”
 
再看看加加林对人类首次宇宙航行前的情况的描写:“这是一个适于飞行的好天气。天空很晴朗,只有很远很远的地方有几片白云。迫不及待的情绪增长着。人们不时望一望精密时钟。终于,得到了报告,载有飞船的火箭完全准备好了。只剩下让宇航员进入座舱,再对各个系统进行最后一次检查,然后就是发射了。”
 
“我走到国家委员会主席——苏联工业部门一位著名的领导人面前,报告说:‘飞行员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作第一次宇宙航行准备完毕!’” “我瞧了瞧飞船,再过一会儿我就要乘这艘飞船去作一次不平常的航行了。这时我感到这艘飞船非常美,比我乘过的一切机车、轮船、飞机都还要
 
美。”  
“当我到了座舱入口旁的铁平台上,向留在地面上的同志们告别时,我举起双手致意,向大家说:‘让我们很快再见吧!’”
 
“我进入座舱。当我坐到座椅上之后,舱门毫无声息地关上了。只留下我一个人同这些仪表在一起。照亮仪表的不是阳光,而是人造光。这时,座舱外的各种声音我全听得到,这是从可爱的、如今变得更加珍贵的地球上传来的声音啊!最后,我听到外面撤掉了铁架,以后就静下来了。”
 
在座舱里,加加林检查了通讯联络设备,驾驶台上的电门按钮位置,舱内压力、温度、湿度等,等着起飞时刻的到来。与此同时,地面也对飞船进行了最后检查,并通过遥感再次确认宇航员身体和精神状况良好,最后技术指挥下达了起飞的命令。加加林接着写道:
 
“我的视线落在石英钟上,时针和分针指着莫斯科时间 9 点 7 分。我听到了啸声和越来越强的轰鸣,感觉到巨大的飞船的整个船体抖动起来,并且很慢很慢地离开了发射装置。轰鸣声并不比在喷气飞机座舱里听到的强烈。但是其中夹杂着许多新的音调和音色。”
 
“超重开始增强了。我感觉到,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越来越沉重地把我压到座椅上。尽管座椅的状态是最适当的,可以把压到我身上的巨大重量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但是手脚稍微动弹一下仍然是困难的。我知道,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很久,只是在飞船进入轨道前不断加速时产生的。”
 
加加林和地面始终保持联系,通话就象在对面那样清晰。飞船上有短波发射机。他通过两个短波频率和一个超短波频率向地面不断报告他的工作情况,和冲出大气层后观察到的地球表面的情况。他对从宇宙飞船往外观察地球表面的情况如此成功而大感意外。
 
“在舷窗里出现了遥远的地面。这时,‘东方号’正飞过西伯利亚一条宽阔的河流上空。河心的小岛和阳光普照、布满密林的两岸都看得清清楚楚。”
 
“东方号”宇宙飞船终于进入了卫星轨道——宽广的前途无量的宇宙大道。这时,加加林所处的就是一个奇妙的失重状态。失重,对地球上的居住者来说,是奇怪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不过对于经过严格训练的宇航员来说,身体很快就适应了这种现象。
 
“在我身上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从座椅上飘起来了,悬在座舱的地板和天花板之间的半空中。当重力的影响开始消失时,我的全身感觉舒畅极了。忽然,一切都变轻了。双手、双脚,以至整个躯体变得好象完全不是自己的了。飞行图板、铅笔、小本子  ,所有没有固定的物件都飘起来了。从水管子里流出的水滴,变成了小圆珠,它们自由地在空中移动着,碰到舱壁时,便粘附在上面了,像是花瓣上的露珠一样。”
 
加加林以他的亲身实践向全世界宣布:失重对人的工作能力没有影响。他说他在飞船座舱里一直正常地工作着,通过舷窗观察外面,并用普通石墨铅笔在航行记事簿上写字。有一次,他甚至忘记是处在什么状态,很自然地搁下铅笔,于是这支铅笔立即轻快地从身旁飞走了。
 
在宇宙看天空,“星星明亮而又光洁,太阳也明亮得出奇,甚至眯缝着眼也不敢看它”,因为它“比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准要明亮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他很想观察一下月亮的模样,可惜它在他的视野以外。
 
地球是什么模样呢?“高山、大河、森林、星星点点的岛屿和曲曲弯弯的海岸线都很清楚。海洋暗暗的,有许多光斑闪烁着。地球看起来像个大圆  
球,色调浓艳,五彩缤纷,一个蔚蓝色的光环套着地球。这条环带一点点加深,逐渐变成海蓝色、深蓝色、紫色,最后转变成浓墨般的黑色,非常美丽悦目。”
 
在整个飞行阶段,加加林工作服下的轻便传感器,不断把他的生物电流、血管壁的脉搏跳动、肺细胞的呼吸运动等转换成电讯号,通过无线电发送到地面。因此,事实上地面对宇航员身体状况的了解比宇航员本人还清楚得多。
 
“东方号”宇宙飞船的机构是相当复杂的,但是依靠自动系统转动各种操纵杆,能使火箭不断修正方向,让飞船按预定轨道运行。与此同时,加加林手中还有一套手控系统。只要一按电钮,飞船的飞行和降落就全部由宇航员本人操纵了。
 
4 月 12 日 10 点 15 分,当“东方号”宇宙飞船飞近非州大陆时,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宇航就要结束了。“这个返回地面的阶段,可能是比进入轨道和在轨道上飞行更加重要的阶段。”加加林这样认为,所以他开始认真作准备工作。
 
因为这毕竟是个未知数,是个前无古人的尝试。
 
10 点 25 分,制动装置在预定时间自动接通,飞船开始逐渐减速,离开卫星轨道,进入过渡的椭圆形轨道。当飞船进入稠密的大气层时,它的外壳迅速地变得炽热起来。“透过遮盖着几个舷窗的鱼鳞板,我看见了包围着飞船的熊熊大火和惊心动魄的紫红色反光。但是,尽管我置身于一个迅速下降的大火球里,座舱内的温度仍然只有 20(摄氏)度。”
 
“失重早就消失了,越来越厉害的超重把我紧压在座椅上。超重不断加强着,比起飞时要强烈得多。飞船开始翻转,但不久使我不安的翻转停止了,往后的下降正常了  飞行高度不断地降低。当我确知飞船一定会顺利到达地面时,我开始准备着陆。”
 
“东方号”的着陆,采用的是跳伞着陆方法。在宇宙飞船上装备了弹射座椅,宇航员将在大约 7 公里的高空从飞船里弹射出来,然后与座椅脱离,用降落伞着陆。
 
“1 万米  9000 米  8000 米  7000 米  下面,伏尔加河像一条白练,闪闪发光。我一下子就认出了俄罗斯的这条大河,看清了它两岸的景色。10 点 55 分,‘东方号’在飞绕地球一圈之后,顺利地降落在预定地区。我从宇宙中归来了。”
 
加加林从宇宙中归来了。自 1957 年 10 月 4 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的第一个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仅仅 3 年半的时间,加加林就成为进入宇宙的第一个人,揭开了人类载人宇宙航行的新时代。人类,除了继续探索、研究自身生存的地球而外,要涉足天外,到广阔无边的外层空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