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宇宙结构 > 正文

对伽利略的审判

1970-01-01 宇宙结构

对伽利略的审判
 
伽利略在 1632 年出版的天文著作《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从人们心中逐出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虚假概念。但对意大利教会的权威来说,此书则是一个挑战性的异端文件。他们在 1616 年发给伽利略的一纸轻蔑的命令中就已强调了禁止他讨论哥白尼的见解。因此,对于伽利略不服从此布告的行径,教会提出控告,并在 1633 年开庭审判。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如果伽利略在书中不公开地蔑视那些支持地心说的人,他是会被宽恕的。不幸的是,伽利略在《对话》中将反对日心说的人描绘为“智力的矮人”、“吓呆的白痴”以及“不应该称他们为人”等等。自然,这些讽刺的语汇使教会更为愤怒了。  
在审判庭上,惶恐而又患病的伽利略说他写的书是驳斥而不是支持哥白尼。审判庭不相信伽利略的辩解,因为说明他有罪的证据无所不在。最后,伽利略被迫承认,允许他的书的
 
 
的角色了。
 
倡导日心说(以太阳为中心)宇宙学的第一人是 16 世纪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holas Copernicus)。哥白尼为复杂的托勒密学说与柏拉图简单的圆轨道学说之间的矛盾所困惑,当他了解到不太知名的古希腊哲学家阿利斯塔克在公元
 
 
被一些读者解释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并对这一“失察”表示道歉,还说要修改其内容。
 
面对谦恭的伽利略,审问只好到此为止,给了他较轻的判决——遭受终身监禁——在家中度过他一生最后的几年。这期间对于宇宙,他再没有发表片言只字。1992 年,伽利略死后的 350 年,真理终于战胜了邪恶,梵蒂冈教皇约翰·保罗二世(John Paul Ⅱ)终于代表罗马教廷为伽利略公开平反昭雪。
 
 
前 3 世纪曾提出过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学说时,受到很大启发。
 
经过多年认真的计算和思考,1543 年,哥白尼发表了他的最重要的著作《天体运行论》。这部在他弥留的时刻印好的专著中,哥白尼发展了关于地球以及当时已知的另五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及土星围绕太阳沿圆轨道运行的理论。为了说明那些表现为“固定的”恒星的运动,他保留了托勒密的“恒星天”,一个远超出行星轨道的以太阳为中心的球壳,只有月亮绕地球转动。
 
哥白尼学说被教会看作是对神的亵渎。长期以来,教会早已把科学视为眼中钉。基督教的教义认为地球不仅是有形世界的唯一王国,也是代表精神世界的上帝的唯一宠儿,教会已坚定地与地心说,特别是与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结下了不解的联盟。哥白尼把我们居住的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提并论摆在同等地位上,这就意味着其他天体同样也是有形世界的一员,地球在整个宇宙中便不再占有特殊的地位了。这自然是教会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哥白尼的著作被列为禁书。
 
作为对教会主张的挑战,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GiordanoBruno)在 1584 年出版了他的著作《论无限、宇宙及世界》一书,表示赞成哥白尼的宇宙学说。并且,比哥白尼更前进一步,他认为,不仅太阳周围存在一个行星系,每颗恒星周围也都有一个行星系。他还写道,宇宙中恒星、行星

 
 
 
 
 
应更正为 1979 年 11 月。  
的数目是无限多的。布鲁诺没有为他的假设提出确凿的证据,而是运用思辨式的对话形式来阐明他的观点。教会对他的思想的仇视更甚于哥白尼,终于在 1600 年将他烧死在罗马。
 
哥白尼和布鲁诺对宇宙的认识与其说是推理性的,倒不如说是经验性的,两位哲学家都没有为地球和诸行星绕太阳运转提供确凿的证据。建立他们的宇宙体系需要有观测例证,而且,为了对行星的轨道做出详尽的预测,也需要对行星的运行提出数学模型。再者,为了阐明行星运动规律与地球之间的联系,还需要有一整套新的物理定律。以上三项缺憾在 17 世纪分别被伽利略、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和牛顿(Isaac Newton)巧妙地弥补了。
 
伽利略于 1564 年出生于意大利古城比萨。青年时代便以科学成就著称。还在比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有了一些重要的发现。例如,他认为一定长度的摆,不论摆动幅度的大小如何,摆动的周期是不变的。传说伽利略曾在比萨完成了一项简单的引力实验——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从比萨斜塔的塔顶同时被抛下,两球不分先后地同时坠落到地面。
 
1592 年,伽利略离开比萨大学到帕多瓦大学,被任命为数学教授。其后的 18 年是他一生中出成果最多的年代。在动力学和运动物体两方面的诸多创见,使他的声名大振。但他在天文学上的发现,则是对科学的最大的冲击。
 
用他自己制造的望远镜,伽利略绘制了所观测到的一些天体的外貌和若干新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他发现了月亮上的山脉和绕木星运转的它的卫星。他辨明了几百颗恒星,记录了金星的具有和月相一样变化的外貌,画出了太阳黑子在日面移动的情况。并把所有发现汇集成《星空使者》一书,于 1610 年出版。
 
伽利略广泛的研究使他观测到了行星和月亮与地球一样有许多相似的特色,从而坚信这些天体彼此或多或少地处于同一地位——认为每个星球都确实是一个物质的世界。他还认为哥白尼的日心模型要比托勒密或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能更好地说明这种“平等”状态。在 1632 年出版的专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中,伽利略宣布了他对哥白尼观点的支持。当他在 1642 年逝世时,其专著论点的威力已开始说服了欧洲天文学界中的大多数人:地球绕太阳运行。
 
德国科学家开普勒是伽利略的忠实信徒,他公开宣称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