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外星系 > 正文

热瓦金对旧概念的新研究

2019-11-12 河外星系

热瓦金对旧概念的新研究
 
 
直到 50 年代初人们才比较彻底地研究了恒星物质的透明性质。人们知道了爱丁顿的概念在恒星较深的内部是正确的,但在恒星的外层内情况恰好相反,这里可能出现物质在压缩时变得相当不透明。这种情况发生在恒星的表面温度大约正好为 5300 度左右时。1953 年热瓦金在一篇很普通,并且长时间没有被人注意的文章中指出,在一颗造父变星内,外层物质的透明性质正好能克服恒星中其余部分的阻尼作用而使恒星振动起来。因此是爱丁顿的辐射阀门机制使一颗造父变星克服了阻尼作用而维持振动的。
 
1963 年,当我们这个慕厄黑小组看到 7 个太阳质量恒星的演化程 5 次横过造父变星带时,就进一步想到要将过去诺曼·贝克和我本人 1960 年在慕尼黑所做过的计算重新再计算一下。这个计算可以检验一颗恒星是否会发生振动。我们发现,当恒星演化程每次穿过造父变星带时,它就会振动,并且振动周期和观测到的周期完全符合。由这个事实我们得知,造父变星以及它们的振动性质都很自然地可以纳入到恒星演化的模式中来,并且绝大部分都能很好地符合。当恒星在赫罗图中的演化程穿过造父变星带时就会振动,而当它的演化程离开造父变星带时,外层内引起振动的机制就不够充分,恒星就停止振动。
 
有一次马丁·史瓦西对此是这样讲的:一颗恒星成为造父变星,就像一个人得了麻疹一样,在得麻疹的这个时期可以清楚地看到麻点,但是以后当它完全消去时,就一点也不会感到这个人还曾经得过这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