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航天故事 > 正文

“华丽表演”_航天故事

2020-01-17 航天故事

“华丽表演”_航天故事
 
苏联当局对 3 位宇航员牺牲一事极为重视,宣传规模很大,葬礼规格也较高。7 月 1 日 12 点至 20 点,在莫斯科的苏军中央之家举行了全市性的与遗体告别仪式。苏联党、政、军、工、团等都送了花圈,上自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起的 16 名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到场和死者遗体告别,并与死者家属一起参加守灵。7 月 1 日晚上,3 位宇航员的遗体火化。2 日下午 2 点至 3 点,在红场举行了追悼大会,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基里连科主持了会议,并致了悼词。勃列日涅夫等 15 名政治局和书记处成员出席了追悼会。会后,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和柯西金亲自抬灵,将骨灰盒放进克里姆林宫墙内。这 3 位宇航员成为继加加林之后葬入红场的又 3 名太空人。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的命令,这 3 名宇航员被追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这次事故后,苏联又发射了 4 个“礼炮号”系列的太空站。这些太空站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并多次和“联盟号”宇宙飞船实行对接;宇航员在轨道站上逗留的最长时间已达到 63 天;完成了许许多多科研项目,比如试验改进后的飞船的控制系统和生命保障系统,进行金属冶炼和晶体生长实验等。  
激烈竞争中的表面缓和。在 70 年代初期,美国一年大约发射 30 次飞船,把人或卫星送入轨道;苏联一年发射的飞船数目大约是美国的 3 倍。这是因为前者的空间预算常感不敷使用,但后者却无此顾虑。这就使在技术上略占优势而在经费上处于劣势的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太空竞赛”越演越烈。不过在表面上,双方为了政治上的需要,也不得不做些“缓和”文章。
 
1972 年初,第一位西方记者,美国的诺贝尔·威尔福德获准参观了苏联宇航员训练中心——“星城”。
 
这位美国记者描述说,苏联的“星城”在许多方面相当于美国休斯敦的宇航中心。它位于莫斯科市区东北大约 40 公里的谢尔科沃工业区附近。一片松树、桦树、枞树林隔着,从公路上经过根本看不到它。任何公开的地图上也找不到它的踪影。戒备森严的大门口没有任何标记。林中小路的尽端是个什么单位,只有应该知道的人才能知道。
 
70 年代初,这里的居住者大约是 2000 人。它只负责宇航员的身体和技术训练,不负责宇航的设计、研制、发射和飞行控制,所以显然比休斯敦宇航中心要小。但是有关训练的一切这儿应有尽有。办公教学楼、宇宙飞船模拟装置、医疗中心、体育馆、田径运动场、室内游泳池等训练设备全都齐备。这位记者描述说,不过训练区几乎完全关闭,不对记者开放。
 
苏联的宇航员通常是在一年前接受具体的飞行任务,这差不多和装配宇宙飞船所需的时间相等。在这期间,宇航员能多次前往生产车间,了解和熟悉宇宙飞船及其装配工作。但是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主要是上课,学习宇宙飞船的机械学和电子学,进行各种实验并在模拟装置里进行练习。大约在发射前 3 周,宇航员被送到拜科努尔发射场。在那儿他们进入宇宙飞船完成最后的训练,检查仪表,熟悉操纵,就象剧团演出之前进行的连排和彩排一样。在发射前两天,当确认一切已准备就绪之后,宇航员们可完全放松,彻底休息一下。当然,在这期间少不了替他们检查身体,只有一切合格,才能上机升天,否则将由预备队员替补。在飞行期间,宇航员的家属一般只能等在“星城”,盼望亲人凯旋归来。
 
1969 年,美苏两国有关部门的官员和专家就双方进行宇宙飞船对接飞行进行了接触。到 1972 年,两家正式签订了进行联合宇宙飞行的协议;并根据各自飞船的性能,双方商定联合研制对接舱口以及相适应的安全和营救系统。经过 3 年的准备,1975 年 7 月 15 日莫斯科时间下午 2 点 20 分,苏联从拜科努尔发射了一艘“联盟号”宇宙飞船。这艘飞船上的宇航员是亚历克赛·列昂诺夫和瓦列里·库巴索夫。同一天,美国也从本土发射了“阿波罗”号飞船,它的指令长是托马斯·斯塔福德,宇航员万斯·布兰德和唐纳德·斯莱顿。
 
17 日莫斯科时间 19 点 12 分,这两艘宇宙飞船完成了对接,实现了宇航史上两个国家不同轨道飞行器的联合飞行。在对接后的联合飞船上,两国宇航员经过连接通道相互进入对方的飞船内作客、参观,也联合进行了 27 项科学试验,取得了有价值的数据和实验结果。
 
但是严格说来,这次美苏宇宙飞船联合飞行的政治和宣传上的意义远远大于科学考察本身。事实上,自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以来,美苏两国一直在明争暗斗,进行着“空间竞赛”,特别是空间军备的竞赛。这次美苏宇宙飞船联合飞行,除了在政治上双方都想做点表面文章显示“空间缓和”  
外,在技术上双方也都想试探和了解一下对方的宇航技术秘密,为此,美国化了二亿五千万美元,苏联化的费用也与此相当。难怪国际舆论把这次联合飞行讥之为“华丽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