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航天 > 正文

牛顿炮弹的科学启示

2019-11-06 航天

牛顿炮弹的科学启示
 
伟大的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在 1678 年完成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首先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物体摆脱地球引力束缚的原理。他明确指出:如果一个抛物体,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就会像一个浪子一样,沿着一个方向在太空深处飘游,浪迹天涯,永远不会回到地球。为此,牛顿进一步设想,在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座大炮对着前方,以一定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那么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它会沿着一条抛物线,达到一定距离后落到地上。如果把炮弹的速度加大,则其射程也会随之增加。这样不断加大速度,射程就会继续延伸,而只要炮弹的速度增加到足够大的数值,它就会克服地球的引力而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甚至脱离地球轨道而进入宇宙空间漫游。这个摆脱地球引力束缚的力学经典原理,为人类飞出地球指出了正确方向。
 
按照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人要飞向茫茫太空,必须向地球引力挑战,设法挣脱地球引力。我们在童年时可曾做过这样的游戏:用一根绳子拴上一个球,拉住球不让其挣脱,从而使它周而复始地旋转。要知道,这个迫使球不断转圈并使之作圆周运动的力,必须时刻与球的运动方向垂直,即时刻指向圆心,这种力叫向心力。这同牛顿设想射出炮弹的情况一样,从理论上讲,炮弹随着速度的增加,其弹着点不断伸远,直到可围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这里围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正是因为有地球引力的缘故。因此,加快速度是克服地球引力的关键。
 
那么,究竟一个物体要得到多大的速度才能摆脱地球的束缚呢?根据牛顿提出的理论,人们很快找到了答案。经计算,如果一个物体达到每秒 7.9 公里的速度,就能使地球对它的吸引力,即物体的向心力,与它的离心力保持平衡,物体便可不再坠落地面,而是环绕地球运行,并与到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这个物体就成为地球的一个卫星,环绕地球飞行。这个速度被叫做“第一宇宙速度”,或称环绕速度。
 
如果物体运行的速度再增大,那么它离地球中心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同时飞行速度逐渐减小,飞行轨道变成一个椭圆形;并随着速度的增加,飞行曲线越来越平滑。当速度大到每秒 11.2 公里时,则椭圆形的曲线就会裂口,地球引力就再也不能对这个物体起作用了。于是,它就会飞离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这个速度被叫做“第二宇宙速度”,或称“逃逸速  
度”或“脱离速度”。
 
当这个物体的速度再增加到每秒 16.7 公里时,太阳的引力就会显得无能为力,对它也管束不了,只好让其飞出太阳系,到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任意遨游了。这个速度被称为“第三宇宙速度”。
 
这样就从科学上找到了一个正确的理论根据:
 
人类要实现航天的愿望,首先要突破第一宇宙速度,这是摆脱地球束缚的第一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