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航空史 > 正文

预警飞机显神通_航空史

2020-01-09 航空史

预警飞机显神通_航空史
 
空中预警飞机从开始研制到现在只有 40 多年的历史。世界上有自己研制与生产空中预警机的国家屈指可数。美、英和原苏联曾先后生产空中预警机 13 种型号 500 多架。这些空中预警机有的以陆地为基地,有的以航空母舰作为基地。主要型号有美国的 E—2C、E—3A;英国的“猎迷”;原苏联生产的“苔藓”等。
 
空中预警机,实际上就是把警戒雷达、情报传递设备、指挥控制系统搬上飞机,因此,它对载机要求并不苛刻,多数是用技术比较成熟,已经投入正常使用的运输机加以改装而成的。只要具备飞得高、续航时间长、载重量大、电力能源充足、座舱宽敞等条件的运输机就可以充作载机。
 
最早研制和装备空中预警机的是美国海军。1945 年底,在海军的要求下,美国决定把当时比较先进的警戒雷达搬上一架小型的运输机,改装成舰载预警机。后来几经改进,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实用型舰载预警机,定名为E—1B,它的作战探测对象是海面舰只和空中入侵的目标,并可进行反潜作战指挥。
 
美国海军装备了(E—1B)之后,对舰队防御体系进行了调整,提出和研制了一套“海军战术诸元系统”。这套系统的主机设在航空母舰上,这个系统要求海军预警机必须有“机载战术系统”与之相配合。为此,美国又专门为海军研制了 E—2 系列舰载预警机。1961 年 4 月 19 日,装有电子设备的实用型空中预警机完成首次试飞,定名为 E—2A,别名“鹰眼”,1964 年 1 月
 
19  日,正式交付海军使用。
 
为了提高对海面杂波的抑制能力,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又研制了一种新型
 
雷达,1971 年 1 月 20 日开始装在新生产的 E—2 预警机上。经过多次试飞的改进,1973 年 11 月交付美海军使用,正式定名为 E—2C“鹰眼”舰载预警机。这种预警机采用了先进的雷达数据处理技术,将原有的模拟信号处理系统全部数字化,同时还应用了多卜勒滤波技术,进一步改善了杂波对消能力。
 
1982 年 6 月 9 日,以色列同叙利亚发生了一场战争。以色列首先派出 E —2C“鹰眼”预警机飞临黎巴嫩西海岸外 9000 米上空,严密监视叙利亚的导  
弹发射场和空军基地的动态。当叙利亚的飞机一起飞;E—2C 就立即将他们的机型、高度、速度、航向等数据,不断地传送给以色列攻击机,使以色列对对方的情况了如指掌。当天下午 2 时 14 分,以色列出动 6 架歼击机,突然飞临叙利亚部署在贝卡谷地的防空导弹阵地上空,在短短的 6 分钟里,就把叙利亚的 19 个导弹营全部摧毁。在激烈的空战中,以色列飞机竟击落了 81 架叙利亚飞机。战后,许多军事专家们认为,这次空战取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使用了 E—2C“鹰眼”预警机。
 
从世界发展预警机的历史来看,真正后来居上的佼佼者,无疑要属美国的 E—3A“望楼”预警机。它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技术最复杂、价格最昂贵的高技术军用飞机。
 
1963 年,美国空军防空司令部正式提出“AWACS”计划,即:机载预警机与控制系统的飞机研制计划。这项计划要求预警机能把淹没在诸如山区等复杂地形中的飞行目标,从一片白茫茫的雷达杂波中检测出来。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问题。美国 12 家大公司联合论证了“AWACS”的技术要求,选定波音公司的波音 707—320B 作为载机,选用西屋公司的高脉冲重复频率的脉冲卜勒雷达作预警雷达。经过几年的努力,1977 年 3 月 24 日,才正式将第一批 6 架 E—3A 生产出来。
 
E—3A 预警机的机背上背了一个直径 9.1 米、厚 1.8 米的“大圆盘”,非常醒目,这成了 E—3A 飞机的最大特征。
 
E—3A 的机舱可载乘员 20 人,其中机组 4 人,系统操纵人员 16 人。系统操纵人员根据任务不同,可以变动。从驾驶舱往后是通信设备、数据处理及其它设备舱、多功能操纵台、乘员休息室和救生设备舱等。该机的雷达系统可选用多种工作方式,具有下视、超地平线远程搜索、海上目标搜索和干扰源方位测定能力。敌我识别系统在一次扫描中可询问 200 个以上装有应答器的空中、海上或陆上目标。
 
E—3A 等于将一个地面作战指挥中心搬上了天空,构成一个高度机动灵活、高生存力的空中指挥部。空中预警机是现代航空学与现代电子学相结合的一个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