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航空史 > 正文

“彗星”空中解体_航空史

2020-01-07 航空史

“彗星”空中解体_航空史
 
在世界上首家开创喷气客机航运业务的是英国海外航空公司。
 
1952 年 5 月,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将购买的 9 架“彗星”飞机投入航线开始运营。
 
“彗星”号飞机是英国德·哈威兰公司于 1949 年开始设计 1952 年才正式投入航空试飞。它由飞机设计师哈威兰设计制造的。它采用了当时的新技术和新材料。机身和翼展都超过了 35 米,机高 9 米,机翼略向后掠,里面安装着 4 台涡轮喷气发动机它可以载乘 80 名旅客,以 800 千米/小时的速度在 10 千米的高空飞行,而且是密封机舱。旅客在 1 万米的高空,感觉和高 4 米低空时一样舒适,机身平稳。因而受到旅客的欢迎。它被认为是当时在载客人数、飞行速度、舒适性等方面都代表了最先进水平的喷气式大型客机。然而好景不长,1953 年 5 月至 1954 年 4 月的 11 个月间,投入使用的 9 架“彗星”飞机中,有 3 架在空中解体。1954 年 1 月 10 日,“彗星”1 号从意大利的罗马起飞,目的地是伦敦。可起飞后不到半小时,机身突然在空中破碎,从 9000 米的高空坠入地中海里,机上几十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时隔不久,另一架“彗星”号飞机也发生同样事故,坠毁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中。
 
事故的发生几乎轰动了全世界,英国的航空专家成立了调查小组,对飞机“无缘无故”在空中解体的原因,进行了航空史上最著名的事故调查。
 
当时有人认为,可能是飞机飞得太快,飞行员对驾驶这样高速度的喷气式飞机不适应;有人认为,可能是飞机在海洋上空遇到了突如其来的风暴,使飞机失去控制;也有人怀疑飞机的设计有问题,可设计师哈威兰是英国卓有成就的飞机设计师,他在 1912 年设计的 BE-2 双翼机创造了飞行高度为 3960 米的记录;1914 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DH—4 飞机在战争中得到广泛使用。1920 年,他就创建了德·哈威兰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成功地设计了“蚊式”军用飞机,广泛用于侦察、空战和轰炸。为了表彰他在航空事业中作出的这许多重要贡献,于 1944 年被授予爵士“。彗星”号大型喷气客机是他在 40 年代末、50 年代初研制成功的产品,对他的设计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哈威兰爵士本人对于“彗星”出现的事故,更是十分痛心,他也迫切希望将此事故查个水落石出。
 
检查分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一个方面由英国政府组织人打捞失事的“彗星”号残骸和遇难者的尸体,检查发现,死者肺部有因气体膨胀而引起的破裂伤痕,说明在死之前机内可能有了裂隙,密封舱内的空气急速从裂隙中流出去,机内空气压力突然减小,使人肺内的气体急骤膨胀而破裂。再根据打捞出来的飞机残骸中,人们又从飞机的一扇窗户上找到了它有裂痕。这一切说明“彗星”号是由于飞机的部件中出现了裂痕引起密封舱内的空气急速喷出,形成了如同用压缩空气来发射炮弹一样的爆炸,造成飞机迅速破裂,解  
体坠落。
 
那么,另一方面的调查是怎样进行的呢?它由哈威兰爵士亲自领导进行,对正在生产和已经停飞的“彗星”号飞机逐个进行严格的检查,没有发现质量问题。后来决定将飞机放在一个极大的槽里,然后对水进行反复的加压,加大流速,模拟飞机在空中高速飞行时受到空气摩擦、阻力、压力、震动等各种力的影响,前后一共进行了 9000 多个小时的受力试验,果然发现飞机驾驶舱装雷达天线的切口处蒙皮发生了裂痕,断裂的情况和打捞出来的残骸的裂痕一样。
 
这么说,原因找到了,彗星号飞机在飞行中由于金属部件发生裂痕而造成了解体事故。金属为什么会在反复的飞行中出现裂痕呢?专家的解释是:金属“疲劳”了。
 
金属“疲劳”现象和注意防止“金属疲劳”的发生,就是由“彗星”号飞机失事研究后,人们才第一次认识到的自然现象,应该说它是航空事业以及其他机件设计中必须加以注意的一个问题。
 
其实现在我们要认识金属的疲劳现象,一点也不神秘。比如说有一根铁丝,要想一下子将它拉断,那是不容易的,但是如果反复将它折过来,折过去,这样折到一定次数,它就很容易地被折断了。这就是一种疲劳破坏,反复折它至断裂的次数叫循环数,这就是它的疲劳寿命。喷气客机所受到的疲劳破坏当然没这么简单,但是道理相同:它每起飞和降落一次,机舱就受到一次压力差变化的循环,循环到一定的次数,就产生了金属断裂,金属断裂就带来严重的破坏性事故。
 
金属疲劳和其他材料的疲劳问题,由此引起飞机设计师的充分重视,他们和材料专家们共同努力来加强飞机结构件的疲劳寿命。哈威兰爵士接受了这个教训,对彗星号客机进行了改进,新制成的“彗星”4 号成功地完成了横流大西洋的航行,成为横渡大西洋的第一架喷气式客机。
 
彗星号客机继续飞行到 1956 年才退役。哈威兰本人,又于 1962 年接受了英国政府颁发的功勋章。
 
从 1953 年开始,原苏联民航航空总局着手对客机进行更新换代。1955年 6 月 17 日,图—104 客机进行首次试飞。这种飞机是在图—16 轰炸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可载 50 名乘客。按照现代标准,图—104 既粗糙又不经济,尽管这样,它还算得上是世界第二架喷气式运输机。
 
1958 年,更先进的美国波音 707 喷气客机,于 10 月 26 日开始投入越洋航线使用。